金木舟

不教金线柳,遮断木兰舟。

【四】昭庆寺

本文为《西湖梦寻》古文翻译第四篇。

开始一些复健+碎碎念混合模式。


        从狮子峰、屯霞石一路延续下来,就是昭庆寺,堪舆家称这一走势为“火龙”。它首建于后晋元年,在钱氏吴越国乾德五年被毁。宋太平兴国元年昭庆寺重建,并设立了戒坛。宋真宗天禧初年,改名为昭庆。当年再次发生了火灾。从洪武到成化,昭庆寺两度重建、两度毁于大火。成化四年,奉皇帝的敕命再次修建昭庆寺,按察使杨继宗监修。有湖州的富人响应募集,带着万两黄金前来(应募)。(重修后昭庆寺的)大殿、楼宇、僧室、宾庐,颇为壮丽。嘉靖三十四年,因为倭寇之乱,担心贼人占据它作为据点,竟然将它烧毁。倭乱平息之后,再次重建昭庆寺。于是采用了堪舆家的意见,清除了(寺庙前)的民居,使得寺门可以望见水,以此来压制火灾。隆庆三年,再次被毁。万历十七年,司礼监太监孙隆以提督织造太监的名义,协助重建。(建好后的昭庆寺)悬挂经幢、排列香鼎,(场面)盛极一时。并且寺庙两侧的连廊次序排列,全部都分布着上等的市集,(商人们)奇货可居。春季时有香市,从南海普陀山、天竺寺、浙东来的香客,以及妇人、孩童们,互相来往贸易,人声嘈杂,舌头(说到)疲累、(声音大到)耳朵都聋了,(这样的场景)要到夏天才结束。崇祯十三年再次发生火灾,(火灾时)浓烟和火焰遮蔽了天空,湖水都(被映照成了)赤红色。等到了清初,继承了前代,又加以革新,寺庙中严肃端庄的风气,相比于前代,要更加庄严。

        (关于昭庆寺名称的由来)又有说法是,建造寺庙是,是钱武肃王八十大寿,寺中僧人圆净约定了众僧古朴、天香、胜莲、胜林、慈受、慈云等人,结成了白莲社,诵经放生,为钱武肃王祝寿。每月初一,(僧人们)登上戒坛讲授佛法,居民行香礼佛,以昭示武肃王的功德,因此寺名昭庆。现今就以这些前辈高僧的名号,给各间房屋命名。(下略)


一些翻译时的碎碎念

  1. 第一个是第一句里的“发脉”是什么意思。先说“脉”,这个是连绵不绝的、连贯性的像人的血管一样的东西。所以当我们说某某河流发脉于某地的时候,这个很好理解,河流是连贯的,从某地出来之后一直连续下去。但是寺庙作为一个建筑,它如何连续,又连续些什么?所以我们要看下文。下文说“火龙”,稍微好理解一点了,意思是狮子峰、屯霞石、昭庆寺连在一起像一条火龙一样。再往后看,全文不断在提到昭庆寺被烧毁又重建。那就可以理解了,“火龙”和“昭庆寺被烧毁”,证明了上面的论点,意思是这三者连起来像一条火龙,所以昭庆寺才会不断发生火灾。所以第一句,我将其详细翻译为了“昭庆寺延续了狮子峰和屯霞石建造”。这才是“发脉”二字的全部含义,而不是说“昭庆寺建在狮子峰和屯霞石边上”。

  2. 第二个是“嘉靖三十四年以倭乱,恐贼据为巢,遽焚之”。一开始我看走了眼,以为是“遂焚之”,“于是烧了他”。这个语气是顺理成章的。但是仔细看居然是“遽焚之”,“居然烧了他”,这个语气就是不可思议。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就出来了。很喜欢这些小语气词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情绪。

  3. “殿宇室庐”,最早我是想偷懒翻译成“寺庙中的建筑们”,但是这四个字的排列其实很不通用,所以有理由认为这四个字都是各有所指。事实也是如此、“殿宇”合起来是寺院的殿堂,就是大家进寺院后一定会见到的、佛像端坐的宽广的大房间;“室”的指向要更小,是一间间的房间;“庐”是有特定含义的,通用来说就是给客人和旅人住的宾馆。其实这样说起了翻译成“寺庙中的建筑们”也没什么错。就当我是多此一举好了。


评论
热度 ( 1 )

© 金木舟 | Powered by LOFTER